元宵節是親人團圓的節日,但也許有人會想不到,元宵節不僅是猜燈謎、賞花燈的“狂歡節”,在古代還曾經是浪漫的“情人節”。而元宵燈會則是他們愛情的催化劑,就讓我們走進詩詞,一起感受古人眼里的魅力元宵燈會吧。
明代的唐寅在《云霄》寫道:“有燈無月不娛人,有月無燈不算春。春到人間人似玉,燈燒月下月如銀。滿街珠翠游村女,沸地笙歌賽社神。不展芳尊開口笑,如何消得此良辰。”如清代的董舜民《元夜踏燈》“百枝火樹千金屧,寶馬香塵不絕。飛瓊結伴試燈來,忍把檀郎輕別。一回佯怒,一回微笑,小婢扶行怯。石橋路滑緗釣躡,向阿母低低說。妲娥此夜悔還無?怕入廣寒宮闕。不如歸去,難疇疇昔,總是團圓月。”
除此之外,古人描寫元宵節的詩句還有很多,最著名的就是辛棄疾的那首《青玉案·元夕》了,“東風夜放花千樹,更吹落、星如雨。寶馬雕車香滿路,鳳簫聲動,玉壺光轉,一夜魚龍舞。蛾兒雪柳金縷,笑語盈盈暗香去”“眾里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”。元宵的街頭,燈火輝煌,車水馬龍,一片繁華熱鬧的非凡景象,一個個霧鬢云鬟,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、雪柳,這些盛妝的游女們,行走之間說笑個不停,紛紛走過去了,只有衣香猶在暗中飄散。燈火闌珊處,一位憂愁、孤獨、自甘寂寞的女郎,守望者眼前的繁華,孤獨的身影愈加冷清,繁華當中的悲涼是最為痛徹的悲涼,歡樂內里的傷悲是最為蒼涼的傷悲。《詩經》中有《出其東門》一篇,首章曰:“出其東門,有女如云。雖則如云,匪我思存。縞衣綦巾,聊樂我云。”在東門游春的眾多少女中,獨獨贊賞后者一身素淡,格調高雅。還有蘇味道的《正月十五夜》:“火樹銀花合,星橋鐵鎖開。暗塵隨馬去,明月逐人來。游妓皆農李,行歌盡落梅。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”李清照的名篇《一剪梅》可見一斑:“紅藕香殘玉簟秋,輕解羅裳,獨上蘭舟。云中誰寄錦書來?雁子回時,月滿西樓,花自飄零水自流。一種相思,兩處閑愁。此情無計可消除,才下眉頭,卻上心頭。”這首詞,寫得細膩而精致,溫雅而柔和,堪稱婉約派代表作品。“小雨纖纖風細細,萬家楊柳青煙,金黽解盡留無計。寄語東陽沽酒市,拼一醉,而今樂事他年淚。”這首小詞,借惜春傷春以抒懷。上闌寫春景,細雨如絲,煙籠楊柳,水流花落,春光將盡。眼前景色,惹人愁思。下闌抒情,流光似水,浮生如夢。唯有酒中尋樂,醉里忘憂,表現了詩人的感傷、惆悵的情緒。
無論怎樣,在這一元復始,萬象更新的元宵佳節,還是祝愿所有的人“燈火家家有,笙歌處處樓”,你、我、他,你們、我們、他們,無論身在何處,不管今夕何夕?!
- 相關閱讀